想參賽卻還沒靈感?沒關係~給你源源不絕的創意補給😆
無論你對AI、醫療科技還是永續發展有多少創意點子,參考業界從實務需求提出的方向,就是你邁向創新巔峰的跳板,讓你的作品更具應用可行性,絕對讓你起跑線上就更勝一籌🔥
每個偉大的創意都不是單打獨鬥,參考命題,就像和巨人並肩作戰,讓你的想法飛得更高、更遠!
數位照護
關鍵議題 | 實務需求描述 |
---|---|
睡眠相關生理訊號監控 |
睡眠數據對於健康的評估和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的影響,但由於大多數人在夜間或睡眠期間,對穿戴式設備或用具的接受度較低,為了能夠在照護人力相對少的夜間時段,也可以蒐集睡眠相關數據,希望在現有設備上,搭配其他配件以降低成本,同時不採用影像辨識技術,以避免隱私權疑慮。
|
增進口齒不適族群健康吃 |
|
非侵入性壓力檢測發展 |
透過對壓力分佈和變化的即時監測,能夠更精準的掌握人的生理資訊及行為模式,例如透過檢測體壓分佈來預防壓瘡的形成、檢測鞋墊壓力來評估步態的異常等,但有些情況是壓力檢測尚需要發展,或是仍追求更簡便普及方案的情境。
|
學齡前幼童發展追蹤與應用 |
在台灣雙薪家庭屬於多數,獨生子女或是隔代、偏鄉教養的比例提高,在生活忙碌或是沒有手足比較的情況下,可能會沒有留意到孩童發展遲緩,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,希望建立孩童的發展觀測,輔助家長在早期發現並治療,降低後續復健成本。
|
訓練或居家用照護輔助工具打造 |
照護不僅需要相關的知識,也需要維持動作的正確性,包含深度、速度、姿勢等操作重點,避免造成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傷害,希望透過輔助工具的使用,增進照護品質的同時,兼顧便易性、低成本,讓工具能夠普及應用。
|
永續科技
關鍵議題 | 實務需求描述 |
---|---|
設備數據的整合及判讀分析 |
為了掌控設備的健康度,通常透過蒐集電、聲音、熱、影像等數據來進行人為判讀,因而依照不同人員的經驗值,能夠從同一份資料洞察出的問題點也有所不同,希望透過結合AI應用,掌握數據間的關聯性,幫助問題檢測分析提高客觀性及準確度。
|
⾃走⾞之避障與多機協作演算法優化 |
隨著AGV、AMR技術發展成熟而能在無塵室廣泛應用,減少人員進入幫助無塵室的環境維護,協助Wafer搬運取放、進出人不方便出入的地方等作業,因而在同一場域會有容納多台自動化設備的需求(建議規格為長50x寬70x高80,續航力>2HR),需要能夠因應以下的遇到突發情況調整路徑,避免突然卡在原地、撞到機台或人而造成傷害。
|
發展數據疊加情境管理 | 隨著感測裝置的普及應用,生活中能蒐集到的數據變得多元,無論是環境溫濕度、CO2、人數人流、用電量等行為資訊都不再是技術問題,並隨之產生許多儀表板 (Dashboard)應用,為場域管理者提供參考,現行有許多儀表板採事件觸發形式,除了減少數據在傳輸及蒐集的過程,不必要的能源消耗,也促進在場域管理規劃,有效佈建空間所需感測設備。希望從校園出發,若以教室或實驗室等場域,能夠蒐集哪些數據?產生哪些疊加應用情境?為管理者帶來最佳化決策效能。 |
數據動態運算與加值 | 現今邊緣運算技術正於各類終端裝置發展應用模式,讓我們的未來更有機會打破網路限制,與環境持續互動,尋求動態的最適方案,例如目前的逃生指示為固定路線,沒有辦法因應火源即時更新,當日常中遍布的感測器具備動態運算能力,就可能因應環境變化去擷取資訊、不斷增強式 學習、指引最適逃生路線,未來幫助人類在不確定環境中,增加災害逃生應變彈性,以及第一線人員救災效能,逐步串聯起更多低延遲和高頻寬通訊的垂直領域應用。 |
打造誘因式節能服務 | 台灣水電資源價格相對較低,儘管智慧電表跟水表等將數據可視化的服務推行,但缺乏與行為觀察、動機誘因的結合,仍較難在節能議題帶來真正的行為轉變,目前國外在推動能源議題,通常不是專注在節省多少能源,而是如何做到 Quality of Life (QOL)服務提升,讓人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過程,提升能源使用意識,為節能行動買單,例如電子紙的推行,除了減少樹木成 紙張、待機能源的消耗,也提升內容即時更新、數位化的便利性,讓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不再是二選一的挑戰。 |